作者: 时间:2025-03-05 13:03:56 阅读:(131)
近年来,随着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,涌现出一大批种养大户、农民合作社、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,通过承租、托管等方式流转农户土地,开展规模经营,在良种选用、防疫减灾、农产品深加工、电商营销等方面广泛采用现代农业机械和先进生产技术、先进理念,带动周围农民应用新品种、新技术,提升农业产业效益,推动农业规模化、机械化、科技化的发展,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。2019年以来,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征集推介工作,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强素质、外强能力、稳粮扩油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,先后分四批共确定349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。要积极总结这些典型案例,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,为建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供有力的主体支撑。
01、以粮食安全为导向,进一步处理好经营模式与种粮效益的关系
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,更加注重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,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农民种粮有效益,收入有保障。吉林省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合作经营机制,大力推行科学种粮,创新土地集约方式,通过对全托管土地采取“双保全统”模式,实现粮食规模化种植,实行生产经营各环节“六个统一”管理,规范生产托管服务,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,又保障农民种粮收益。浙江省杭州临安金惠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“产业联合+”新模式,做实粮食全产业链服务,做好粮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文章,助力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,推进共同富裕。四川省蓬溪县裕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撂荒地整治扩面,引导职业农民种粮,示范引导标准化生产,以种、管、收、烘干、仓储、加工、销售“一条龙”服务,开创“合作社+生产基地+加工企业+商超销售”的水稻规模化产销模式,打造“活米村”大米产业价值链,提升种粮综合效益。
02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,进一步处理好模式创新与规范运营的关系
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创新,是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。浙江省临海市春树水果专业合作社早在2015年就抓住微商发展机遇积极创业,通过对成员种植的柑橘提供统一技术服务、统一农资采购、统一产品收购、统一品牌对外销售,逐步建立起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。在微商销售的基础上,合作社进一步从电商切入,打造全渠道销售网络,积极探索发布会预订、电商平台直销、社区团购、抖音直播带货等多种营销模式。根据不同客户需求,陆续开发出市场版、商超版、配送版、礼品版、联名版等30多个包装样式,大大提高了“東海爆橘”的品牌价值和品牌溢价。2022年,共有300人参加合作社组织的“東海爆橘”秋季上市发布会,现场柑橘预订销量达1500吨。
03、以首创精神为核心,进一步处理好品牌创建与全产业链的关系
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新“三品一标”,对农业产业链的管理向前、向后作出大幅延伸,是集成农业生产的有效举措和首创精神的重要体现。陕西省兴平市金鹏农业专业合作社坚持强化品牌建设,延长产业链条。在西安、咸阳、兴平等地投资60多万元,建立辣椒体验馆。通过挖掘“陕西八大怪、油泼辣子一道菜”的三秦文化,开设“万物皆可油泼”直播间。如今,兴平“辣红一片”基地成为摄影爱好者和各路网红的优选“打卡地”。河北省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立足发展蔬菜产业,探索“合作社办公司”发展模式,以“合作社+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主体融合发展模式,形成蔬菜产业从农技农资服务、基地种植、冷藏保鲜、清洗加工到批发销售的完整链条。另外,通过与科研院所和农资研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承建省级农业创新驿站和区级蔬菜品牌专家工作站,组建技术服务群,为广大菜农提供线上咨询服务。
04、以联农带农为重点,进一步处理好资源统筹与利益联结的关系
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,要通过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,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共同体,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。四川省汉源县山里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力邮政系统的电商、物流、资金流,探索涵盖农业产业全链条的“政府引导+邮政系统支撑+合作社牵引+农户生产+上下游企业对接”的多方合作模式,大大提升增收致富和示范带动能力。上海良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稻米产业联合体,抱团发展,通过实行“定制+分红+保障”的收益分配模式,形成上下游联通、产供销稳定的良好局面,强化与种粮农民的利益联结。重庆金澜众创农业股份合作社采取众多成员出资、村集体入股的“众创”模式,盘活村集体和农户的土地资源、闲置农房,合理使用财政补助资金,吸收社会资本,明晰股权配置,以合作社为载体,建立村集体、农户、农业企业紧密相连的利益联结机制,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,做大做强乡村产业,带动村民走上共富道路。
05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,进一步处理好科农互促与服务保障的关系
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上海地区技术含量高、栽培规模大、产供销渠道完善的智能化双孢蘑菇栽培基地。合作社持续投资更新生产设备和配套技术,实现双孢蘑菇工厂化周年化生产,通过强化服务带动,提高菇农生产水平,联合科研攻关,促进秸秆综合利用,开展科普教育,培养专业技术人才,为廊下镇打造“蘑菇小镇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湖南省涟源市特色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“一地多用、一地多收、一户多业”的特色生态种养结合模式,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,与电商平台积极合作,发展物联网认养销售模式。